• 学校专业教师团队由港澳教师、外籍教师、海归及内地教师组成
  • 全部教师经过IB及⾹港课程体系培训
  • 为学⽣提供⽆缝衔接港澳、衔接国际的优质教育

400-663-3380

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深度解析:从认证到升学成果的全方位解读

来源: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 时间:09-04

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深度解析:从认证到升学成果的全方位解读

多重权威认证:奠定教育实力基调

在国内港澳子弟教育领域,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标签尤为醒目——全国首家港澳子弟学校、IB国际文凭组织认证校、CIS(国际学校委员会)认证校、内地首批DSE与考学校、广州首家DSE考场试点学校。值得关注的是,目前国内仅4所学校获得DSE与考资格,其中两所隶属于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体系,而广州校区更同时拥有与考学校和考场试点的双重认证,这在同类学校中堪称稀缺。

成为DSE与考学校不仅是对办学实力的官方认可,更直接惠及学生。最显著的优势在于"学校考生"资格的获取,这意味着学生的考试费用由香港相关部门直接代缴,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。而作为广州首家DSE考场试点学校,学生可直接在校内完成考试,避免了跨地域赴考的舟车劳顿。考虑到DSE考试周期较长(通常持续一个月左右),熟悉的校园环境能有效缓解考生的心理压力,这种"主场优势"对考试状态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。

全学段课程体系:融合与衔接的教育智慧

学校课程设计以"融合"与"衔接"为核心,针对不同学段的成长需求制定差异化方案:

小学阶段采用IB PYP(小学项目)与香港课程的深度融合模式。IB PYP强调探究式学习,通过跨学科主题项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;香港课程则注重基础学科的扎实训练。英语教学实行分层制,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,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的节奏中提升。此外,粤语课程的开设既保留了文化特色,也为未来适应香港学习环境打下基础。

初中阶段延续IB MYP(中学项目)框架,同时深化香港中学文凭课程内容。MYP的50小时社区设计项目、全球背景学习等特色模块,与香港课程的学科体系形成互补,重点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,为高中阶段的DSE课程学习做好铺垫。

高中阶段以DSE课程为核心,这是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主体内容。学生通过DSE成绩可申请香港本地高校(如港大、科大、中大等)、内地132所高校(包括清北复交等985/211院校)以及英、美、澳、加等国的海外高校。值得一提的是,学校享有香港教育局"学校推荐直接录取计划"资格,优秀学生可通过学校推荐通道获得部分高校的优先录取机会。

师资配置: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双重保障

学校现有近200名专职教师,师生比保持在1:6的黄金比例,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关注。教师团队中,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近80%,平均教龄接近8年,既有成熟的教学经验,又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。

所有教师均接受过IB国际课程或DSE考试的专项培训。中方教师普遍具备"三语授课"能力——普通话作为基础教学语言,英语用于国际课程模块,粤语则服务于文化衔接需求。外籍教师全部来自英语母语国家,不仅具备专业教学,更能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环境。此外,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与IB官方研讨会、DSE教学工作坊等专业培训,确保教学理念与国际前沿保持同步。

升学成果:用数据说话的教育质量

衡量一所学校的核心指标,最终体现在升学结果上。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近两届(2023、2024届)毕业生保持大学录取率,具体表现可圈可点:

- 香港前三高校(香港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)或内地985高校的录取率超过30%;
- 香港八大高校(含前三)或内地211高校的录取比例突破90%;
- 2025年申请英国、澳洲方向的学生中,获得QS世界大学排名前30院校的录取通知,其中包括帝国理工学院、伦敦大学学院、墨尔本大学等学府。

这些数据不仅印证了课程体系的有效性,也体现了学校在升学指导方面的专业能力。从高一阶段的升学规划讲座,到高二的选科指导,再到高三的文书辅导和面试培训,学校建立了全流程的升学支持体系。

双校区布局:满足多元成长需求

为适应不同家庭的需求,学校采用"双校区"运营模式:

天河校区位于广州市中心区域,毗邻华南植物园和龙眼洞森林公园,自然环境优越。校区占地近100亩,教学设施按国际学校标准配备,包括现代化实验室、艺术教室、图书馆等。由于地处中心城区,交通便利,适合选择走读的家庭。

英东校区坐落于南沙区,依山临海,占地180亩,校园环境更为开阔。校区配备高标准教学楼、室内体育馆、恒温游泳池等设施,并实行全寄宿管理。寄宿制不仅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,更通过晚自习辅导、社团活动等延伸课程,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体验。

0.065370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