湾区教育新标杆:学校背景与办学定位
作为全国首家港澳子弟学校,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由国家"211工程"重点建设高校、知名华侨高等学府——暨南大学指导创办,自成立以来便承载着湾区教育融合的特殊使命。学校不仅是国际文凭组织(IBO)会员学校、国际学校委员会(CIS)会员学校,其办学模式更被列为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"实践案例",以"广州模式"在全国推广。
办学成果方面,2023届毕业生中"211"大学或相同层次以上录取比率达90%,其中香港前三大高校及内地985高校录取比例占30%,这一数据直观体现了学校的学术培养实力。始终坚持"暨大本色"、"湾区底色"、"港澳特色"的办学定位,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体验,在学术熏陶中培养广阔格局,让教育回归"每个孩子皆可成才"的本质。
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:全人发展的实践路径
小学部的教育逻辑始终围绕"孩子是位"展开。这里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思考者与沟通者,教育不仅是知识输入,更是快乐成长的陪伴过程。从日常活动设计到环境营造,学校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——通过感官探索、数学启蒙、语言实践、科学文化体验等多元场景,采用鼓励与启发式教学,让自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。
集体生活是另一重要课堂。同龄群体中的学习与互动,帮助孩子学会友好相处、接纳他人、关心集体,逐步形成团结协作的社交能力。针对幼小衔接关键期,教师团队会为家庭提供初级教育评估支持,帮助孩子平稳过渡到更正式的学习阶段,顺利融入更大的校园集体。
终极培养目标上,学校希望塑造"积极且富有爱心的终身学习者"。他们既懂得尊重自我与他人,又具备国际视野;既能在适切的挑战中全面发展,更能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持续成长。这种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、教学方法与校园活动的每一个细节。
课程体系详解:IBPYP与香港课程的深度融合
小学部采用"IBPYP+香港课程"双轨体系,除中文、国民教育科及部分信息学科外,其余科目均使用香港及国外全英文教材,以英语与普通话为主要学习语言。这种设计既保留了香港课程的学术严谨性,又融入了IBPYP(国际小学项目)的探究式学习优势,为学生提供国际化与本土化兼顾的教育体验。
特色教学模式:分层与跨学科的双重赋能
英语学科实行分层教学,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,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"最近发展区"获得提升。针对湾区语言环境特点,学校特别开设粤语课程,帮助学生强化本地沟通能力;同时设置语文、数学培优与基础夯实课程,满足不同学习需求。
跨学科探究(UOI,Unit Of Inquiry)是另一大亮点,占总课时近30%。课堂以贴近生活的主题为核心,融合语言、数学、科学、社会学、艺术、体育六大板块,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。例如"城市交通"主题中,学生会通过数学统计分析交通流量、用科学知识设计环保交通工具、以语言学科撰写调查报告,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深化抽象概念理解,更显著提升问题解决能力。
多元ECA课程:激发潜能的第二课堂
除核心学科外,学校开设近100种ECA(_extra-curricular activities_)课程,覆盖科技、艺术、体育等多个领域。机甲大师课程通过编程与机器人操作培养逻辑思维与团队协作;美国/澳大利亚AMC数学竞赛课程为数学爱好者提供进阶平台;戏剧、舞蹈、音乐等艺术课程则着重开发审美与表达能力。这些课程不仅是兴趣培养的载体,更成为学生发现潜能、拓展边界的重要路径。
招生信息:目标群体与培养承诺
小学部招生对象为港澳台侨及外籍适龄学生,旨在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既符合成长规律、又衔接港澳及国际教育体系的优质资源。学校承诺通过全英文全外教的授课环境、一贯制培养体系,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均衡发展,成长为主动进取、善于思考的终身学习者。
从教育理念到课程设计,从日常教学到课外活动,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小学部始终以"全人发展"为核心,在湾区教育融合的背景下,为孩子的未来铺就一条兼具本土根基与国际视野的成长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