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初中部招生核心信息全览
学校定位与办学背景
在大湾区与先行示范区"双区驱动"的战略背景下,一所专注服务港澳台侨及外籍子女的国际学校——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应运而生。作为大湾区乃至全国首家港澳子弟学校,其由暨南大学全程指导创办,构建起覆盖学前至高中的15年一贯制优质国际教育体系,致力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。
初中部培养理念与目标
初中阶段被视为学生成长的关键转折期。这一时期,个体的学业发展与社交能力、情感认知深度关联,自我意识与价值观开始逐步构建。基于此,学校初中部确立"学科知识传授+生活技能培养"的双轨育人模式:不仅注重学术能力提升,更着力引导学生在课堂外的生活场景中积累经验,为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。
具体培养目标聚焦三大维度:一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,成长为高效学习者;二是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,提升问题解决能力;三是深化家国认同与全球视野,最终培养具有责任意识的世界公民。
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
教材与授课模式
初中部课程设计体现"融合创新"特点:除中文、历史科目外,其余学科统一采用香港全英文教材,形成以英语、普通话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双轨体系。根据学生语言基础差异,设置全英文授课班与英书中教融合班两种模式,真正实现因材施教,针对性提升课程适应力与学术水平。
核心课程与延伸项目
初中部开设涵盖人文、科学、艺术等领域的八大核心课程:中文、英文、数学、综合科学(含物理/化学/生物细分)、个体与社会、计算机设计、视觉艺术(美术)、表演艺术(戏剧/舞蹈/音乐)及体育科。在此基础上,通过"IBMYP+香港课程"双轨架构,既深化IB探究式学习与跨学科实践,又系统推进香港中学文凭课程内容,为高中阶段学习筑牢基础。
值得关注的是,学校特别设置英语、数学分层教学机制,同步开设培优课程与基础夯实班,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。此外,粤语课程的增设进一步贴近港澳学生语言习惯,助力文化融入。
多元化ECA课程
除常规学科外,初中部提供近70种拓展课程(ECA),涵盖学术竞赛、兴趣培养等多元方向。例如AMC数学竞赛课程为数学爱好者提供进阶平台,烘焙俱乐部则通过实践活动提升生活技能。这些课程不仅丰富课余生活,更成为学生探索兴趣、挖掘潜能的重要途径。
招生对象与入学流程
招生范围与身份要求
招生对象覆盖四类适龄学生:
- 香港/澳门籍学生:需持有香港/澳门永久性(非永久性)居民身份证,及《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》或《港澳居民居住证》;
- 台湾籍学生:需提供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,及《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》或《台湾居民居住证》;
- 外籍学生:需持有外国护照或永久居留权证明(绿卡)。
入学考核安排
申请G7(初一)的学生需参加综合考核,总时长125分钟,具体包括:
- 英语、数学笔试:合计110分钟,重点考察学科基础与逻辑思维;
- 口语面试:15分钟,评估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。
考核设计兼顾学术水平与综合素质,确保学生能够适应初中部的课程强度与培养节奏。
选择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初中部的三大优势
政策适配性强:作为大湾区首家港澳子弟学校,深度对接港澳台教育体系,教材与课程设置高度贴合学生成长需求;
教学体系成熟:15年一贯制模式避免学段衔接断层,IBMYP与香港课程的融合设计为升学提供双重保障;
成长支持全面:从学科分层教学到70+ECA课程,从生活技能培养到价值观塑造,构建起全方位成长支持网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