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课堂革新看格睿特的教学生命力
在深圳教育版图中,格睿特高级中学凭借一套"121高效课堂"教学模式,打破传统课堂的单向输出格局。这套以"导学案"为载体、"小组合作学习"为形式的教学体系,将课堂时间重新分配——10分钟教师引导、20分钟学生探究、10分钟总结提升,让知识传递从"填鸭式"转向"互动式"。
具体实施中,每节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完成基础知识点的自主预习,课堂上以4-6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,针对预习中的疑问进行深度交流。教师则从"主讲者"转变为"引导者",重点解决共性问题并拓展思维边界。这种模式下,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至85%以上,知识留存率较传统课堂提高约30%。更重要的是,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团队意识,许多学生反馈"现在上课不再是听天书,而是和同学一起闯关解题"。
为确保模式落地,学校建立了严格的课堂评价体系:教师教案需包含明确的学生活动设计,每周开展"高效课堂"观摩课,课后由学科组进行量化评分。这种持续改进机制,让"121模式"从制度设计转化为日常教学的自然状态,真正实现了"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"的教育理念。
精细化管理构建成长安全网
走进格睿特的校园,能明显感受到有序而温暖的氛围。这种状态的形成,源于学校"严字当头、爱在其中"的管理哲学。作为全封闭、准军事化管理的学校,日常从早6:30的晨读到晚10:30的晚休,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划,却又不失人文关怀。
德育管理采用"75311"特色模式——7天全时段跟踪、5项重点督察(手机使用、吸烟、异性交往、校园欺凌、仪容仪表)、3级问题处理机制(班级-年级-学校)、1套成长档案、1个家校沟通平台。其中最受家长认可的是"24小时闭环管理":学生入校后,从早餐到晚自习,从运动到休息,都有值班教师全程陪伴;周末离校时,班主任会与家长确认接送信息,确保往返安全。
宿舍管理同样体现精细:每间宿舍配备生活老师,定期开展"文明寝室"评比;物品摆放要求统一但不刻板,允许学生布置个性化小装饰;每周五下午设置"生活技能课",教授洗衣、整理等实用技巧。这种"管而不死"的管理方式,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意识,又保留了青春应有的活力。
优质师资与资源赋能升学竞争力
教育质量的核心在教师。格睿特的教师团队由深圳市"四大"高中(深圳中学、深圳外国语学校等)的教师领衔,90%以上具备高三或高复教学经验。这些教师不仅熟悉高考命题规律,更擅长将复杂知识点拆解为学生易理解的"知识模块"。
针对学生个体差异,学校推行"一生一案"个性化教学。入学时通过学科诊断、学习习惯测评等方式建立学生档案,随后由学科教师与班主任共同制定"提分路线图":基础薄弱的学生侧重知识补漏,冲刺名校的学生增加拓展训练,偏科学生安排专项辅导。这种精准施策的效果在往届数据中得以验证:近三年高考本科上线率稳定在92%以上,重点本科率逐年提升5%。
资源共享是另一大优势。学校与深圳中学、深圳实验学校等多所重点中学建立帮扶机制,定期开展联合教研、共享模拟试题库,时间获取高考政策解读。2023年高考前,通过这种渠道获取的"新高考命题趋势分析",帮助学生精准把握复习方向,多名学生反馈"模考中遇到了类似题型"。
小班制与全程陪伴的育人温度
区别于常规高中的大班教学,格睿特坚持小班制(每班不超过35人),这种规模让教师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。课堂上,教师可以逐一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;课后,针对作业中的问题,能及时进行一对一答疑;考试后,能为每位学生分析失分点并调整学习策略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"导师制"的实施。每位学生除了班主任外,还配备学科导师,负责跟踪学科学习进展;心理导师则定期开展一对一辅导,帮助缓解升学压力。这种"双导师"制度,让教育从"关注成绩"延伸到"关注成长"。一位高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:"导师不仅教我解题,还教我如何调整心态,这种被重视的感觉让我更有动力。"
从课堂到宿舍,从学习到生活,格睿特用细节构建起全方位的教育生态。这里既有高效课堂带来的学习提升,又有军事化管理培养的自律品质;既有教师的专业引领,又有小班教学的个性关怀。对于正在寻找优质高中的家庭来说,这所学校或许能给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教育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