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小学课程的核心定位:学术根基与艺术素养的协同发展
深圳前海哈罗国际学校国际小学课程的设计逻辑,始终围绕"学术能力是成长基石,艺术素养是个性延伸"展开。区别于传统单一学科强化模式,这里创新打造"学术+艺术双引擎"培养体系——学生既能在专业科学实验室中完成机器人设计与编程调试,也能在马术训练场上学习马匹护理、骑乘礼仪等贵族社交技能,这种融合式教育让知识应用与品格塑造同步发生。
课程面向5-11岁适龄学生,在夯实英语、数学等核心学科基础的同时,特别注重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培养。从基础识字到深度阅读,从简单计算到编程逻辑启蒙,教学过程始终遵循"螺旋上升"原则,让知识吸收与能力提升形成自然衔接。
课程体系全景:多学科融合的成长矩阵
国际小学课程构建了"核心学科+拓展模块+特色项目"的三维课程结构。核心学科包括英文、中文、数学、科学四大基础领域,其中语言教学采用"阅读-写作-表达"三位一体模式,通过分级阅读计划、写作工作坊、主题演讲等形式,帮助学生建立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语言能力链;数学教学则突破传统计算训练,融入编程思维启蒙,通过Scratch编程、逻辑游戏等方式,让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项目。
拓展模块涵盖艺术与设计、地理、历史、戏剧、计算机、音乐、体育教育七大领域,所有课程均采用主题探究式学习模式。例如历史与艺术的跨学科项目中,学生会通过研究古埃及文明,完成壁画临摹、陶俑制作等实践任务;计算机课程则结合游戏设计,让学生在编程创作中理解算法逻辑。
特色项目包括科学实验室的机器人制作课程与马术礼仪训练。科学实验室配备专业编程设备与实验器材,学生从基础电路连接到复杂程序编写,逐步完成机器人设计;马术课程不仅包含骑乘技巧教学,更注重贵族礼仪培养,涵盖马匹护理、社交场合仪态等内容,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得体的社交能力。
值得关注的是,课程特别设置个人、社会和健康教育(PSHE课程),通过情绪管理工作坊、团队协作挑战、社区服务实践等形式,系统培养学生的幸福感与情感管理能力,这在国际小学教育中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。
师资力量:国际教育背景的教学保障
支撑这套创新课程体系的,是一支高学历、多文化背景的教师团队。数据显示,52%以上的教师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,其中大部分毕业于英国G5(牛津、剑桥等)及美国常春藤联盟(哈佛、耶鲁等)高校;94%以上的教师来自英联邦或美国,平均教龄超过10年,所有教师均持有PGCE/IPGCE、QTS或同等教育资格认证。
G5及常春藤背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展现出独特优势:他们擅长将前沿学术成果转化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内容,例如剑桥大学毕业的科学教师,会将机器人工程的基础理论简化为趣味实验;哈佛教育学院硕士学历的语文教师,能结合儿童心理学设计分级阅读方案。英联邦教师则带来成熟的国际教育理念,在课程设计中注重跨文化理解与全球视野培养,美国教师的课堂则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创新表达。
教师团队的多元文化背景,也为学生提供了天然的语言环境与文化认知场景。课堂上,教师会有意引入不同国家的文化案例,例如在历史课中对比中国与英国的古代建筑,在地理课中分析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自然生态差异,这种教学方式让知识学习与全球视野培养同步推进。
招生指南:从咨询到入学的全流程说明
国际小学课程的招生对象为小学阶段(5-11岁)的外籍及港澳台子女。为确保学生与课程体系的适配性,学校采用"综合评估+个性匹配"的招生原则,具体流程包含以下环节:
1. 招生咨询:有意向的家庭可通过学校官方渠道了解课程详情、师资配置等基础信息;
2. 自主招生测试:测试内容涵盖语言理解(英文/中文)、逻辑思维(数学/编程启蒙)、社交能力(小组协作任务)三个维度,重点评估学生的学习潜力与性格特质;
3. 机构审核:由学术委员会与学生发展部门联合审核测试结果,综合考量学生与课程的匹配度;
4. 录取通知:审核通过的学生会收到正式录取通知,包含入学时间、所需材料等具体信息;
5. 缴费确认:家长通过指定平台完成学费缴纳,确认学位预留。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招生测试不设置固定分数线,而是通过多维度观察评估学生的成长可能性。学校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发展节奏,测试的核心目的是为学生匹配更适合的教学支持方案。
关于报名所需材料,具体清单可通过学校官方渠道获取,建议家长提前准备相关证件(如护照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等)及学生近期学习成果证明(如阅读记录、手工作品等),这些材料将帮助学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。